找到相关内容233篇,用时7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研究及其现代意义——林国良研究员访谈录

    答:好的。我学习佛教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气功热开始,由气功接触到了道教和佛教,开始阅读佛典,结识了上海的一些著名老居士,参访了一些高僧大德,如本光法师、离欲上人、元音老人等。除了学习佛教经典,对佛教也有浓厚的兴趣,尝试过几次闭关禁语打七,当然完全没有成就,只能说对修行生活略有体验。   研究唯识学是在九十年代中期。其时在专业方面(非佛教专业)已出版了专著,觉得可以交代了,便转入全心研究佛教,...

    林国良 哈磊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90771452.html
  • 慧远佛学的“寂智论”

    微言而崇体”的“以至寂为己任”[14]的佛教与智慧。其实,我们还可从与慧远同时代的僧肇的《般若无知论》中获得对“寂照”的更好理解。僧肇标举的“虚其心,实其照”,其究竟义是要让“心”保持虚寂状态,心无...观想念佛。在“专思寂想”这一概念中,我们看到了慧远的寂本、智照观的内在关联。我们之所以将其单独作为一节,是因为作为佛教禅定的功夫,本身是一种“寂体”之用;而慧远禅智并重的思想,本身也涵括了寂智论的...

    赖功欧 余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4781206.html
  •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:四谛说

    不生”,达到了“无余涅槃”,是早期佛教者的最高果位,又谓之“应供”。   四果之说,更生动地反映了早期佛教浓厚的禁欲主义和出世主义色彩,尽管这完全是宗教上的虚构。作为早期沸教最高位阶的阿罗汉,...真理和对治各种非佛教思想情绪的基本条件,因此而得到特殊的重视。   禅定的“禅”,音译禅那,意译静虑、思维,原指“四禅定”。   “四禅”是诸定中最基础的一种,以“离欲”为前提,亦称“四有色定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2384582.html
  • 学佛?学魔?

    未了脱生死,所以佛教只是把禅定当做的一种方法,而非的目的,唯有悟透诸法实相的智慧,才能解脱生死而出离三界。   (三)慧学:慧又名智慧,但这种智慧不同于世俗的世智辩聪,而是由定力所证得的出世间...修们阅毕本文,应大略可知佛教的基础与方法。诸恶莫做,众善奉行再加上“自净其意”方为佛教真义,而由“自净其意”即可了知神通追求者,其意念就已是不清净了,因此绝非正信佛教徒。“四十二章经”第十三章里,沙门...

    诺那华藏精舍编辑室

    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245281551.html
  • 文字禅、看话禅、默照禅与念佛禅

    禅净双修的路线。禅净双修成为宋以来中国汉地佛教的基本方法之一,念佛禅则成为与这种方法相应的基本形态之一。中国禅宗的轨道又一次发生了转向。   延寿在所著《万善同归集》中引证唐代慈愍三藏之...的方式。   宏智正觉强调,默与照是禅修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,两者应当结合,统一起来。他说:“缄默之妙,本光自照。”【《宏智禅师广录》卷九,《大正藏》卷四八,109b。】默是照的体(本),照是默的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4538988.html
  • 印度佛教本体论简述

    学派所讲的本性并不是实体性的、本原性的实体,而是就万物无自性空的本质意义而言的本体。如此真实本质也是一种普遍的、必然的、不变的原则,是一种离思离言的真理。这种真理被认为是,只有在佛教中才能体悟得到...肯定语言的日常作用的意义上,此派也逻辑地蕴涵了语言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相区别的两重世界说。  三、本体心识说  中观学派的本体学说,从佛教的角度来看,大有导致众生主体思维活动和心性修养失落的危险,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0140711.html
  • 儒、佛以心性论为中心的互动互补

    追求人生归宿,也就是要求在现实生命中进行向内磨励,完善心性修养。这样,心性论也就成为儒家理想人格和伦理道德学说的理论基础。佛教是教人如何求得解脱,成为罗汉、菩萨、佛,为此它强调实践,去恶从善,摆脱...观念是有启示作用的。荀子立性恶说,董仲舒、杨雄立人有善恶两性说是为突出人性改造的必要性;天台宗讲性具善恶是为强调佛教的重要性,这里也许可以说是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吧!   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3740761.html
  • 重述药山惟俨禅师

    衡岳寺希澡律师所"之后,他便感叹传统的佛教不是究竟,遂发心参禅。而药山惟俨一开始参禅就去"谒石头禅师,密证心法"(《大正藏》)五0卷八一六页上栏),他此后便住持药山,在他一生中根本就没有与马祖发生过...法孙洞山如是继承了,在洞山开示后人时,就有"于千万人中不向一人不背一人"的提法。  药山在继承并发展石头禅法的同时,其禅行也遵循了希迁"无论禅定精进,(唯)达佛之知见"的原则。惟俨本人并没有废弃坐禅的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4041334.html
  • 早期佛教哲学研究

    主张   根据佛教史书记载,大约在佛灭一百年后,佛教内部出现明显的思想分化。由于对部分戒条特别是小小戒问题的看法不同,激起了僧团内部在宗教方面的严重分歧,从而导致了佛教的根本分裂,形成了上座部和...心法,所以先色法而后心法。从佛教的次第来看,说一切有部认为色法能引起贪欲、爱乐等一切不利于修行的烦恼,是应当对治的首要对象,所以把它置于第一位,而的最终目标是证得无为--涅槃,所以把无为法排在...

    成建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0941373.html
  • 佛教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

    说”这种佛教特有的理论产生了消解和破坏作用。而理论的混乱,最终将影响到,使解脱的道路变得扑朔迷离。因为是否要破我执,是佛教的首要问题。   大乘唯识宗则建立了一套精致圆满的理论,...的特性,因此而有了自他之别。众生的我你他的区别,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,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。尽管许多佛教大德在开示时都会强调,不要有自他的分别心,但这是从道德或角度讲的。不要有自他分别,其前提正是...

    林国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641379.html